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丙酸氟替卡松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

功效作用
丙酸氟替卡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脂溶性高、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高等特点。具有较强抗炎、抗过敏作用,本药的不同制剂可用于用于不同疾病治疗,具体如下[1-7]
适应证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用于成人:各种皮质激素可缓解的炎症性和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结节性痒疹、银屑病(泛发斑块型除外)、神经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接触性过敏、虫咬皮炎、粟疹等。
用于儿童:对低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无效的一岁以上(含一岁)儿童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丙酸氟替卡松缓解特异性皮炎引起的炎症和瘙痒,患有皮质激素可缓解的其他皮肤病的儿童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
本品仅适用于4~16 岁儿童及青少年的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短期规律抗炎治疗,不适用于单独用药以缓解急性哮喘症状,因此患者还应选用快速短效的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如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以快速缓解哮喘症状。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
用于成人及1岁以上(含1岁)儿童哮喘的预防性治疗。
用于成人的轻度哮喘:在每日规律治疗基础上,需间歇性给予支气管扩张剂 药物缓解哮喘症状的病人。
用于成人的中度哮喘:正在接受预防治疗或单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但其哮 喘仍是不稳定或继续恶化的病人。
用于成人的重度哮喘:重度慢性哮喘病人,以依赖皮质激素全身给药才能充 分控制症状的病人。一旦开始使用吸入型丙酸氟替卡松,能显著减少或撤除 许多病人对口服皮质激素的需求。
用于儿童:任何需要预防性药物治疗的儿童,包括目前预防性治疗不能控制症状的儿童。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用于预防和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包括枯草热)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1-7]
其他用途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
据广东省药学会发布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2022年版)》,除了前述适应证以外,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还可用于成人和16岁以上青少年。
以上适用人群虽然暂未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但是该人群是结合了临床研究数据、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病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后制定的用药方案。
不过,实施时需要在医师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规范治疗,相关用法用量应遵医嘱,患者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8]
药物起效时间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和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用药后4至7天内显效。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药物起效时间尚没有明确数据,与患者病情及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请遵医嘱使用[1-7]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该药规律使用可以获得最大疗效,最佳疗效会在连续治疗的3~4天后才能达到。
药物维持时间
尚没有明确数据可以证明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和吸入气雾剂的药物维持时间,每日二次的用药,请遵医嘱使用即可。
尚没有明确数据可以证明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和鼻喷雾剂的药物维持时间,每日一次或二次用药,请遵医嘱使用即可[1-7]
药物联用
丙酸氟替卡松与昔萘酸沙美特罗联合制成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其中沙美特罗可以持久扩张支气管且长效抑制过敏反应,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可作用于多种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具有肺部抗炎作用。该复方制剂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请患者遵医嘱用药[9]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丙酸氟替卡松是激素吗?
丙酸氟替卡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丙酸氟替卡松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适应症。
乳膏剂用于治疗成人炎症性和瘙痒性皮肤病,以及缓解一岁及以上儿童特异性皮炎引起的炎症和瘙痒;雾化吸入用混悬剂用于4~16 岁儿童及青少年的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气雾剂用于成人及1岁及以上儿童哮喘的预防性治疗;鼻喷雾剂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
如有患者需要使用丙酸氟替卡松,请严格遵从医嘱用药。
丙酸氟替卡松可以治疗白癜风吗?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局部外用可以辅助治疗白癜风。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是一种适用于成年人、一岁及一岁以上儿童的一种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对白癜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局部外用本药的部位、用量、疗程以及是否需要联合其他的药物治疗和是否加入其他疗法等,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不得自行用药。
用药禁忌
禁用情况
对丙酸氟替卡松以及本品中任一成份过敏者禁用。
乳膏剂禁用于玫瑰痤疮、寻常痤疮、酒渣鼻、口周皮炎、原发性皮肤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水痘)。
乳膏剂禁用于肛周、外阴瘙痒、非炎症性瘙痒症。
乳膏剂禁用于真菌或细菌引发的原发皮肤感染以及未经治疗的皮肤感染。
乳膏剂禁用于1岁以下婴儿的皮肤病,包括皮炎和尿布疹。
乳膏剂禁用于孕妇。
喷雾剂禁用于最近有鼻部症状、鼻腔手术或鼻损害患者。
本品雾化吸入用混悬液禁用于儿童和青少年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慎用情况
过敏体质慎用。
运动员慎用。
吸入剂慎用于活动期或静止期肺结核的病人。
白内障或青光眼慎用本药口腔吸入气雾剂。
重度肝功能不全慎用本药口腔吸入气雾剂。
全身性感染慎用。
糖尿病慎用本药鼻喷雾剂和口腔吸入气雾剂。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虽然局部用药吸收入血量不多,但缺乏相关研究数据,孕妇禁用。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目前尚无在人生育力相关的研究数据,动物研究表明丙酸氟替卡松不影响雄性或雌性动物的生育能力。孕妇应权衡利弊慎重使用。
哺乳期妇女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哺乳期妇女慎用。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尚未进行有关丙酸氟替卡松在人乳中分泌的研究,虽然按照推荐剂量吸入或喷鼻,患者血药浓度很低,但哺乳期妇女还需慎重使用。
儿童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一岁以下儿童禁用。儿童的相对体表面积较大,使用相同剂量时吸收量多,较易出现全身毒性,故用药时应尽可能采用最低有效治疗剂量,尽量避免长期持续使用。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仅适用于4~16岁儿童及青少年,用药期间应监测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包括丙酸氟替卡松)中的儿童的生长发育,应权衡长期用药导致的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与所获得的临床益处。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一岁以上(含一岁)儿童可以使用。用药期间应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权衡利弊慎重使用。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12岁以下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长期使用应规律地监测身高。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老人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老人可以使用,无特殊要求。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因缺乏相关研究,老人不建议使用,说明书仅适用于4至 16岁儿童及青少年。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老人可以使用,且无需调整剂量。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老人用药尚不明确,请咨询医生后谨慎使用。
不良相互作用
因不良反应增加而需要谨慎联用的药物
强效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药:丙酸氟替卡松与强效细胞色素P5酶抑制药(如酮康唑、利托那韦)合用,可抑制其代谢,使其生物利用度及血药浓度增加,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增高,如库欣综合征等。
用法用量
丙酸氟替卡松的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规范用药。
剂型规格
乳膏剂:(0.05%)5g:2.5mg/支;10g:5mg/支;15g:7.5mg/支;25g:12.5mg/支;30g:15mg/支。
洗剂:0.05%/瓶。
雾化吸入用混悬剂:2ml:0.5mg/支。
气雾剂:50μg/揿、125μg/揿、250μg/揿。
鼻喷雾剂:(0.05%)50μg/喷[4-7]
具体用法
用法
乳膏剂
仅供外用。应避免用于面部、腋下、腹股沟处。用于眼睑时应小心以防止药物进入眼内,从而避免局部刺激或诱发青光眼。
雾化吸入用混悬剂
请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雾化器产生的气雾来吸入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由于给药过程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参考雾化器生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
建议通过咬嘴而不是面罩来进行吸入给药。如果使用面罩给药,为了保护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护霜并在吸入药物后彻底清洗面部皮肤。不推荐用超声雾化器来吸入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也不得用于注射给药。
为确保更好地吸入或延长药物吸入的时间,可在用药前即刻用氯化钠注射液将其进行稀释。
由于许多雾化器是以持续气流的方式进行给药,雾化药物很可能会被释放至周围环境中。因此,应在通风良好的房间中给药雾化治疗。急性发作后的维持治疗可采用压力定量吸入气雾剂或干粉吸入剂。
气雾剂
只能经口腔吸入,对于吸气和吸药同步进行有困难的病人可以借助储雾罐。
病人应注重吸入气雾剂用于预防性的治疗,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使用,用药后4~7天内显效。
如果患者发现速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缓解作用开始减弱,或需要比平时吸入更多剂量,则必须寻求医学帮助。
应依病情的严重程度给予病人合适的初始剂量。
喷雾剂
鼻腔喷入,左手喷右侧鼻孔,右手喷左侧鼻孔,避免直接喷向鼻中隔[4-7]
用量
乳膏剂
用于湿疹或皮炎:成人及一岁以上(含一岁)儿童,每日一次,将一薄层乳膏涂于患处。
用于其它适应症:每日两次,将一薄层乳膏涂于患处。
使用持续时间:应每日使用直至疾病症状得到控制。儿童应用时,若治疗7~14天未改善症状,则应停药并重新评估。若症状得到控制(通常于7~14天内),则需减少用药频率至最小有效剂量及最短用药时间。建议连续使用不超4周。
雾化吸入用混悬剂
用于4~16岁儿童及青少年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1 mg/次,每日两次。 应当根据儿童的疾病严重程度,使用起始剂量的雾化丙酸氟替卡松,然后根据个体应答调整剂量,直到病情得到控制或降低至最小有效剂量。
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建议使用此范围中的最大剂量,最长可到发作后7天,然后应考虑降低剂量。
气雾剂
用于成人及16岁以上儿童:每次100至1000μg,每日2次。起始剂量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轻度哮喘每次100至250μg,中度哮喘每次250至500μg,重度哮喘每次500至1000μg,通常为每次两揿,每日两次。
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每次50至100μg,每日2次,起始剂量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1~4岁儿童通过带面罩的储雾罐给予100μg每天两次的剂量可达到对哮喘症状的最佳控制。
建议8岁以下儿童借助储雾罐给药。剂量超过1000μg(500μg每日2次)时,应借助储雾罐以减少对口腔和咽喉的副作用。当哮喘症状被控制后,应将剂量逐渐减至可有效控制哮喘的最低剂量。
鼻喷雾剂
用于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每个鼻孔各2喷,每日1次(每日200μg),以早晨用药为好,当症状得到控制时,维持剂量减半;某些患者需每日2次,直至症状改善。每日最大剂量为每个鼻孔不超4喷。未经医生许可连续使用不超3个月[4-7]
药物漏用
一日一次:若患者在当日发生漏用,则立即补用;若患者在次日发现漏用,则无需补用。
一日两次:若患者发现漏用,如患者本应在当天8时、20时分别用药一次,8时忘记用药,若患者在14时之前记起忘记用药,则尽快补用。
一日两次:若患者记起服药时间已经距离下次用药时间不足标准用药时间间隔的一半,即患者在14时之后记起忘记用药,则无需补用,于下次用药时间20时按正常剂量用药即可,不建议加倍使用。
建议患者每天在同一时间用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漏用。
本品雾化吸入用混悬液一般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很少发生漏用的情况。
药物过量
局部用乳膏
症状:局部应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有可能吸收足够的量而产生全身反应,急性过量几乎不可能发生;慢性过量应用或误用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措施:若出现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使用过量应逐渐停用,但因可能出现急性肾上腺功能抑制,应在医生指导下停药。
吸入治疗
症状:急性吸入高于推荐的剂量可导致暂时性肾上腺功能抑制。长期使用超过推荐剂量的丙酸氟替卡松,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肾上腺功能抑制。
措施:若急性吸入过量,无需采取紧急措施,应继续使用可有效控制哮喘剂量的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肾上腺功能在数天内可恢复,对此可通过检测血浆皮质醇来确认;若长期吸入过量,应监测肾上腺储备。
鼻喷雾剂
症状:目前没有充足的临床资料证明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使用过量会引起哪些危害。
措施:若怀疑或发现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使用过量,请尽快就医,进行规范化治疗[4-7]
药物停用
请遵医嘱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患者若临床症状缓解或病情康复后即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至停止用药。
若患者使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后出现刺激,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皮质醇引起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可通过治疗的失败及适宜的临床检测来诊断。
若患者使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后出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抑制,应撤药、减少用药频率或使用低效类固醇。通常停止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后HPA轴功能可恢复。罕见糖皮质激素不足,此时需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若连续使用7天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症状仍无改善或虽然症状有改善但不能完全控制,则需停药并去医院检查。
若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后发生异常支气管痉挛并立即伴随喘鸣增加, 应立即用速效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并立即停用本药,对患者进行评估,如有必要则采取替代治疗。
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时在哮喘控制情况下,应停用或减量使用其它的糖皮质激素。
出现过敏反应,应停药。
局部给药出现刺激,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表现
乳膏剂不良反应
成人常见不良反应:皮肤感染、感染性湿疹、病毒疣、单纯疱疹、脓疱疮、特异性皮炎、湿疹、湿疹恶化、红斑、烧灼感、刺痛、皮肤刺激、瘙痒、瘙痒恶化、毛囊炎、水疱、手指麻痹和皮肤干燥等。
儿童常见不良反应:灼烧感、暗黑色红斑、红斑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非面部毛细管扩张、风疹等。
少见不良反应:发炎、毛囊炎、痤疮样皮疹、色素减退、口周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继发感染、皮肤萎缩、皮纹和痱子等,当采用封包疗法时其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长期和大量用药:可引起局部皮肤萎缩,表现为皮肤变薄、出现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多毛以及色素减退等。
长期大量或大面用药:可通过充分的全身吸收而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此现象更易见于婴幼儿及采用封包治疗的患者,婴儿涂药后使用尿布也应视为封包治疗。
罕见不良反应:使用皮质激素治疗银屑病过程中或停药后诱发脓疱型银屑病。
吸入剂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感染:口咽部念珠菌病。
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症:挫伤。
呼吸、胸和纵隔病症:声嘶。
不常见不良反应
免疫系统病症不常见:皮肤超敏反应。
罕见不良反应
感染:食道念珠菌病。
免疫系统病症:血管性水肿(主要为面部及口咽水肿)、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和/或支气管痉挛)、速发过敏反应等。
内分泌病症:肾上腺抑制、儿童和青少年生长迟缓、骨骼矿物质密度减低、白内障、青光眼、库欣综合征和库欣样特征表现。
精神病症:焦虑、睡眠障碍和行为改变,包括活动过度和易激惹(主要在儿童中)。
代谢和营养病症:高血糖症。
呼吸、胸和纵隔病症:矛盾性支气管痉挛。
喷雾剂不良反应
非常常见:鼻衄。
常见:与其他鼻部吸入剂一样,使用后有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和气味,头痛并可引起鼻、喉部干燥、刺激等。
非常罕见:过敏或过敏样反应、支气管痉挛、皮疹、面部或舌部水肿、鼻中隔穿孔、青光眼、眼压升高及白内障等[4-7]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乳膏剂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成人常见不良反应:若出现皮肤感染、感染性湿疹等,患者要避免搔抓皮肤,应告知医生。症状轻微的患者通常可以继续用药或停药后缓解,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停药后对症治疗,例如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可以予抗感染治疗。
儿童常见不良反应:若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药,并告知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
少见不良反应:若出现发炎、毛囊炎、痤疮样皮疹等,患者要避免封包疗法,应告知医生,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
长期和大量用药:若出现局部皮肤萎缩,应告知医生,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
长期大量或大面用药:若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应告知医生,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
吸入剂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感染:若出现口咽部念珠菌感染(鹅口疮),对于这些患者可以通过用药后漱口来预防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的发生,对有症状的念珠菌病可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仍可继续治疗。严重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并予对症治疗。
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症:若出现挫伤,应告知医生后对症治疗。
呼吸、胸和纵隔病症:若出现声嘶,应告知医生可以通过吸入后立即用水漱口来预防声嘶的发生。
不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免疫系统病症不常见:若出现皮肤超敏反应,应停止用药,并告知医生,进行抗过敏治疗。。
罕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感染:若出现食道念珠菌病,应停止用药,并告知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
其他:若出现其他严重罕见不良反应,应停止用药,并告知医生,进行对症治疗。
喷雾剂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非常常见:若出现鼻衄,应告知医生后酌情处理,例如用棉花球止血后涂抹外用软膏等进行消炎。
常见:若出现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和气味、头痛等症状,患者要注意休息,应告知医生,通常可以继续用药或停药后自行缓解。
非常罕见:若出现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等症状,应告知医生,停药后进行抗过敏治疗。
注意事项
药物贮存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应遮光,密闭,常温(10~30℃)保存。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应避光,直立放置,不超过30℃保存,不得冷冻,应避免霜冻。一旦去除铝箔外包装后,应避光并在28天内使用。已开启的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安瓿瓶需冷藏,并于开启后12小时内使用。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应不超过30℃贮存,避免受冻和阳光直射。不可将罐刺破、损坏或烧毁,即使药罐是空的。更换咬嘴盖时应牢固扣压到位。药罐冰冷时疗效会降低,使用前应拔出金属罐,用手暖和数分钟,切勿用其它方式加热。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应室温密闭保存,不得冷藏或冷冻。
请将药物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4-7]
其他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期间应避免突然停药,停药时应逐渐减少剂量。
本药用于预防性治疗哮喘时,即使无症状时也应定期应用。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吸收能可逆性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从而导致治疗停止后糖皮质激素不足。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吸收患者可见库欣综合征、高血糖症和糖尿病等。
局部大面积使用糖皮质激素并采用封包疗法的患者应定期采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兴奋试验、午前血浆类固醇测定和尿液游离类固醇测定,以检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除非有医生指导,否则使用时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不应封包,也不应用于面部、腋下、腹股沟处。
面部在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较身体其他部位更易出现皮肤萎缩,在治疗银屑病、盘状红斑狼疮、严重湿疹时须谨记。
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银屑病存在一些危险,如:停药后反跳复发、出现耐药、诱发脓疱型银屑病、皮肤防御功能受损所致局部或全身毒性等。因此,监测病情很重要。应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儿童牛皮癣前应咨询医生。
炎症性皮肤损伤合并感染时,应进行适宜的抗微生物治疗。皮肤感染时应停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而采用抗生素全身给药治疗。封包治疗使局部温暖湿润易引发细菌感染,所以封包治疗前应清洁皮肤。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的赋形剂包括咪唑烷基脲,其可释放微量降解产物甲醛,甲醛可造成所接触的皮肤出现过敏或刺激。
患者应在接触过敏原之前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以防止过敏性鼻炎症状的发生。
正在服用其他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患者在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前应咨询医师或到医院检查。
鼻孔感染或感冒发烧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虽然在大多数病例中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可以控制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但是在夏季过敏原水平可异常增高,在某些病例中需要给予额外的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长期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儿童的身高。如果发现生长减慢,应考虑是否可以减少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至有效控制哮喘的最低剂量,并应考虑请儿童呼吸病专家来进行评估。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全身激素治疗的病人,肾上腺功能可能会发生抑制,对于此类病人,应定期监测其肾上腺皮质功能并谨慎地减少全身激素的剂量。
吸入皮质激素可能发生全身反应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发育迟缓、青光眼等,尤其是当长期大剂量用药时,但发生的可能性远小于口服皮质激素治疗。因此,逐渐减少吸入激素的剂量至最低有效剂量维持治疗是很重要的。
从接受口服激素治疗转为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的患者有可能出现肾上腺功能减退,所以应特别小心,并定期监测其肾上腺皮质功能。
应检查病人的吸入技术以确保按动气雾剂与吸气同步,使药物理想地释放到肺部。
哮喘的治疗应遵循阶梯治疗原则,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应通过临床和肺功能检测进行监测。如需要增加吸入型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以减轻症状,则表明哮喘病情恶化。对于这种情况,应重新评估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对哮喘控制治疗中,哮喘病情的突发性和进行性恶化可能是致命的,此时应考虑增加糖皮质激素的给药剂量。若认为患者存在急性发作风险,应每日监测峰流速。
因重症哮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故需要定期反复评估病情。哮喘的突发性症状恶化需要增加糖皮质激素的给药剂量,同时还需要给予紧急的医疗监护措施。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在紧急状况下不能作为糖皮质激素注射剂或口服剂的替代药物。
必须提醒应用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治疗的哮喘患者,在其临床症状加重、或当前使用的药物剂量不能像以往那样起到缓解作用时,患者不得自行增加用药剂量或给药频率,而是应该向医生进行医疗咨询。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如果患者发现速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缓解作用开始减弱,或需要比平时吸入更多的剂量,则必须寻求医学帮助[4-7]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年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下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4]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药品说明书(国药准字H20173346、H20173270).
[5]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药品说明书(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70361).
[6]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药品说明书(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89).
[7]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药品说明书(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117).
[8]
广东药学会.超药品说明书用药(2022年版新增用法).今日药学,2022,32,(6):401-408.
[9]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药品说明书(国药准字H20041122、H20052077).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